blog-banner
Partipost 台北派兒
撰文者/HR team

2022-01-03 Views: 3857

【Partipost 實習心得】文組青年初闖新創圈

我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雙主修東亞學系,當年大二還想當老師。社科背景濃厚的我八竿子是與新創、廣告、APP開發打不上邊的。結果竟然進了以APP為主體,共享經濟概念與網紅經濟結合成為商業模式的「Partipost台北派兒」一待一年半……

以下冗言贅字滿溢,但實業培養意識與工作技能的實習精神滿點,請慎讀。

文組、音樂創作者、學生會長,怎麼變Marketing Intern?

「18歲時誰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或能做什麼的。」

所以什麼都唸了一點,社會學教育學政治學全攬在一起。

20歲時,就不小心地發現自己真沒辦法去學校當老師(去兼課一學期差點被輔導室的孩子們氣哭)如果順順地唸完本系雙主修,做社會工作或文化行政相關工作大概就是正解了吧。

但一如既往愛玩愛鬧的我,同時彈吉他寫歌創作表演(我的樂團叫做Theseus忒修斯)完全對職涯沒有任何長遠規劃。這時候有幾個同學已經提早畢業,跑去美國念3+2拿碩士的有、從古亭改投公館大學懷抱的也有(可惡大家都先離我遠去。)

於是,升大四暑假那年,完全把音樂放得比學業重的狀態下,抱持著「打工賺錢+學習草創階段經營行銷」的心態,我在新創職涯平台「Yourator」投了幾個行銷相關實習生的工作。

對Partipost的第一印象

那天梅雨季大雨滂沱,剛下課的我從古亭騎車到中山,整個人因為大雨看起來十分落魄。帶著一堆腳印到辦公室與Boss,人稱士林陳柏霖的Tony哥面試。本想著看起來過於邋遢不符合清新明亮的公司形象,過了兩週竟被錄取了。接著去完嘉義,聽了倒數第二屆的覺醒音樂祭之後,清晨四點到台北,十點開始第一天上班。

#關於Partipost…

作為一個中介性的APP平台,首先我受到的課題便是了解高度龐雜的用戶生態、拓展用戶並協助現有案子的執行。估計是氣虛腎弱的長相讓大家都很擔心,過了一年,PM前輩大哥Bill說,本以為我做兩週就會走了,沒想到待到現在。

「社群即是一切,我們要有角色、要經營一堆貼文,要讓大家賓主盡歡。但到了以廣告業為領域、共享經濟為本質的Partipost後,我們要理解的事情就全面多了。」

簡言之,我們就是剛開始招募司機與用戶的Uber或Foodpanda,只是我們運送的不是實體產品服務,而是透過Instagram、Facebook等社群平台進行口碑貼文置入。若左邊是「車輛/社群用戶」,那右邊就是「乘客/品牌」,透過網紅的流量與風格,挾帶品牌意識與產品資訊在其中曝光。

簡單條列下我們的服務兩大方向如下:
1.KOL網紅置入:如大家所說的業配文就是這樣子來的。
2.KOC and Micro Content口碑行銷風潮:一言蔽之就是跟風,大家全部發起來。

工作內容

「Marketing 到 Project Manager 再到 Business Development,
有時候我真的忘記我還沒畢業,忘記實習這名份。」

我的第一個職位是Marketing Intern,除了本身行銷服務執行、拓展品牌能見度與品牌行銷也成為「品牌行銷」的一環工作。天真如我真的以為我們先把官網跟IG搞定,一切就會水到渠成,但如同我們日日面對的品牌客戶一樣,必須用最短小的預算做到最大的曝光。

這也是我第一次用Partipost的商業模式執行一個活動。我們跟幾個小型網美咖啡店合作,透過APP平台吸引更多網紅用戶,也透過旗下用戶的踴躍參加讓貼文圖文的曝光提高,並且把Partipost從幕後平台往前拉。

慢慢地,我們的同事們變得更多,也更多想法與創意可以執行。初期我想的社群互動,每週透過Hashtag票選好看旅遊與美食照片,搭配現行APP活動推播自媒體等等。大概過了四個月,才慢慢有人丁興旺的感覺。

「新創公司的好處就是,你想到一個idea,基本上大家都會蠻願意嘗試或者聽看看。」

當然,行動力跟評估的設想會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畢竟我們公司的開始就是因為需求的觀察而提出新的商業模式。在這個Protape下,都可以提出,如上所言的Concept跟執行蠻多都被老闆支持著才得已成形。若不是自由度跟信任度那麼高,我或許不會在去年暑假結束之後,選擇休學,以實習與音樂工作為生活重心度過半年時間吧。

當然,執行是非常累人的事情,比方PM工作有時候會遇上線下活動,像是快閃店、記者會等邀請KOL出席,或者口碑行銷活動需要讓大家狂推播。有時候甚至自己參加、自己經營IG社群。

#轉捩點

慢慢到我離開了原先Marketing職位後,夥伴們也一直增強火力讓大家看到「業配不是一種網紅階層專屬的盈利手段,而是具有高共享性的生活方式。」透過行銷改變價值觀點,很湊巧地又撞回社會行銷談的想法,能支撐著我個人那麼久的,是這一整套商業模式很具有社會學觀察基礎,卻又帶有社群主義的特性吧!

後來輾轉,幾個同事離職,手上一些置入的Campaign掉到了我手中主導執行。我的第二個職位,從雙向的Marketing變成了左邊「車輛/網紅」,右邊「乘客/品牌」的PM。

或許讀者們看到這,會很不了解為什麼Marketing Intern會突然變成PM,但就在行銷兵強馬壯之際,我們PM Team人變得很少。那時候大概是十二月,有一週上班都只有五個人吧…..心挺遺憾也挺累的,但還好大家一起撐過來了,直到現在。

PM這件事情,讓自己可以很幸運地在二十一歲的時候就開始能夠與一線品牌的對口接洽,協助公司的專案進行。或許我自己長得老臉,加上過去跟新聞媒體或者學校單位,時常必須跳開學生這甜蜜又沈重的身份,但也因為在Partipost這樣商業性的單位之中工作,才能又用另一個觀點來看工作模式,也逼著得養成很多具效率但又不消耗創造性的工作術。直到現在我還是會在每個通勤時間,瘋狂接受商業性的文章與週刊,這大概是一年半前我從來沒想過的事情吧……

「珍貴的是,同事們都蠻支持我同時斜槓。」

於是最後,我來到現在所處的最後一個職位:Business Devlopment。

說也幸運,在休學這段期間音樂被比較多人聽到了,演出與單曲的計畫也持續在進行著,對於時間的分配必然會壓縮我在公司工作的時間,於是工作之餘我一邊演出、發行九個單曲,同事們還一起來看我演出…很難遇得到那麼溫馨的工作同仁了。BD的特性大概就是24小時都可以上工,也都不能下工,可以配合我流浪工作、詭異自由業的特性。

待在公司時間長了,BD要做的事情老實說就是一秒讓所有客戶了解我們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每天都必須高速的理解產業趨勢、各個產業淡旺季、競業怎麼推銷或者策劃。當然,在第一線接獲客戶對於商業模式的質疑是最多的,前面說過我是相信社群主義的樂觀人,過分商業與自私之間,我們必然能夠有所停損,而共享經濟在廣告上被質疑或者看輕,當然有時候也不如我所想。但或許這就是最血腥也最直接對於商業社會的磨練,本想過我一生不會想在商業部門工作的,若沒走過是無法理解我所謂分析或文獻裡所說的「產業」到底是什麼,不來到商業部門,我也不能理解,從資本社會裡頭改變一個價值觀,有多困難。

#後記

於是,到了現在,換了辦公室、換了很多職位,我自己有時也忘記了,畢業還需要好多學分,我還是實習生。只是從菜鳥學弟變成老鳥學長了,很多事要學會,很多事要伴隨「新創」高擴張與高成長的特性去改變。

「來日或許方長但波折,幸運大家一起走了一年半,希望能夠越走越遙遠。」

快來認識 Partipost 台北派兒
banner
Partipost 台北派兒
Partipost 是一個以「全民口碑行銷」為主軸的新型態廣告APP平台。 在幫助品牌端創造新廣告流量的同時,讓創作者也獲得回饋! 藉由品牌端與用戶都受惠的平台,幫助品牌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