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皮書下載】財務人員最討厭的 5 件事:揭開報帳流程痛點與隱性成本解析
「你怎麼還在加班?」這句話,對許多財務人員來說再熟悉不過。月初追著發票、月底催著結帳、年終還得應付審計與報告。財務工作看似條理有序,實際上卻隱藏著大量重複性操作與跨部門問題。近年來,隨著全球企業加速數位轉型,財務角色也正在歷經劇烈變化。從日常的報帳流程,到面對監管壓力、數據管理與系統更新,財務團隊不再只是「算帳」與「記帳」,更是企業風險與資源配置的守門人。本文彙整當前財務從業者最在意的五大痛點,並分析其背後對企業營運的影響。
文章目錄
● 財務人員面臨的 5 大挑戰
● 財務工作最常遇到的 5 個痛點
● 隱性成本不只來自錯帳:三種看不見的支出風險
● 現代財務管理的趨勢:從核帳走向預防風險
財務人員面臨的 5 大挑戰
在大多數企業裡,財務人員總是身負重任卻難以被看見。他們不僅要對數字精準,更得應對來自各部門的報帳需求、例行繁瑣的審核流程,以及總是趕不上報表截止日的壓力。 根據多項研究與調查顯示,財務從業者普遍面臨以下幾大挑戰:
-
重複性工作與手動作業負擔沉重
根據 Dext 調查,有 60% 的會計師表示花在手動任務的時間過多;另有 92% 的財務人員每天需人工審核平均約 13 張發票。這些作業包含報銷審核、憑證比對與付款核對,佔據大量原本應用於分析與規劃的時間,使得財務職能過度集中於「事後補救」,難以轉型為具戰略性角色。 -
數位轉型壓力日益加重
超過 50% 的財務從業者擔心無法跟上數位變革,高達 64% 的財務人員被認為缺乏足夠的技術能力。不僅如此,財務主管也正加快導入 AI、自動化工具與雲端報帳系統等技術,推動整體部門升級。然而,快速變革也使財務團隊面臨學習新系統、維護資料品質與重新適應流程的高度挑戰。 -
工作與生活失衡
近 60% 的財務人員正在考慮離職,原因多為長期超時工作與職業倦怠。尤其在月底結帳、季末報表或年度審計期間,加班情況更為嚴重。部分報告指出,將近 90% 的財務專業人士在結帳期間需犧牲休假與家庭時間,長期下來不僅影響身心健康,也拉低了對財務職涯的長期承諾度。 -
跨部門協作與溝通障礙
76% 的 CFO 對公司內部各部門的協作效率感到不滿,導致資訊斷層與流程延遲。當財務部門需與業務、採購或營運等部門合作完成預算控管或費用核銷時,常面臨系統不通、語言不一致、資料錯位等挑戰,導致報表準確性與即時性大打折扣。 -
監管與合規壓力增加
53% 的 CFO 憂心稅務與法規遵循風險,合規已成為財務部門的全職任務。尤其在面對國際擴張、ESG 規範、反洗錢或會計準則更新等法規變動時,財務人員需時刻關注各項合規細節,並定期調整報表邏輯與內控流程,避免潛在違規風險,這也讓原本就繁忙的工作更加壓力山大。
這些挑戰不僅影響日常作業的效率與精準度,更進一步衝擊到人才留任、數位轉型進程與企業整體風險控管策略,長期下來,將可能削弱組織的營運韌性與競爭力,使企業難以在快速變動的市場環境中保持彈性與穩健成長。
財務工作最常遇到的 5 個痛點
-
重複報帳與錯誤核銷風險高
員工提交的發票資料格式不一、缺件或重複填報,往往需要來回溝通。長期下來,不僅造成流程延遲,也提高錯帳與重複付款的風險。 -
報表資料收集零散、時效落後
財務人員往往要從多個部門、不同格式的表單中手動彙整資料,無法即時產出高品質報表,延遲財務決策。 -
來自員工與主管的催款與查詢壓力
由於流程缺乏即時透明化,財務人員經常面臨各方追問:「這筆費用何時入帳?」「這張報銷現在審到哪?」這些回覆工作不僅耗時,也增加額外情緒壓力。 -
流程複雜、系統不整合,加班成常態
許多企業使用的系統無法與財務軟體串接,造成資料必須多次手動輸入。跨平台、跨流程的資訊斷裂,使加班與疲勞成為財務工作的日常。 -
部門支出與預算掌握脫節
報帳與實際付款資料常常延遲回傳,導致管理階層在做預算分配或現金流調度時,掌握的是「過去式」的資訊。
隱性成本不只來自錯帳,而是看不見的支出風險
除了明顯的錯帳與延誤成本外,還有三種常被忽略的隱性支出正在侵蝕企業營運效率:
⏰ 時間成本
根據調查,財務人員平均每月需花費 30–50 小時在報帳審核、資料整理與回覆查詢上,這些工作並未直接創造價值,卻耗費大量時間。
👩💻 人力浪費
許多財務人員每天的工作重心是「補資料」、「補錯誤」、「補流程」。當團隊成員無法發揮專業,企業實際上正支付看不見的「補救薪水」。
⚠️ 風險成本
資訊落差與流程延誤常導致錯誤付款、重複報帳,甚至潛藏合規風險,一旦遇上審計或內控稽核,更可能造成損失。
現代財務管理的趨勢:從核帳走向預防風險
在面對日益複雜的費用結構與高度要求的即時財務決策環境下,企業已無法只依靠傳統的帳務核對與事後補救機制。財務角色正由單純的記帳與報表編制,轉型為企業風險預防、決策支援與資源配置的核心樞紐。 新一代費用管理工具的出現,將財務角色從被動轉為主動,不僅簡化了原本冗長的報帳流程,更賦予財務團隊即時掌握與預警的能力,協助企業提高整體資金運用效率,並且已能做到以下功能:
- 報帳與預算自動對齊
- 即時顯示費用異常與重複報銷警示
- 資料一鍵同步至財會系統
- 提供主管即時預算進度與費用報表
這代表財務人員不再只是最後一道核帳防線,而是具備前瞻性、能主動識別風險的決策夥伴。他們可以即時觀察費用動向、主動提出異常警示、協助各部門預算控管,並透過與系統的整合減少人工錯誤,提升資料正確性與決策即時性。這樣的角色轉型,也讓財務人員從「被動核銷」進化為「主動治理」,成為推動企業效率與透明度的關鍵力量。
想知道更多企業在報帳流程中,如何改善效率、減少風險與掌握隱性成本?我們特別整理了一份 《企業隱性成本與風險揭露》白皮書,從流程調查、數據統計、真實案例出發,協助企業洞察問題並提出對應策略,並且加碼企業自我診斷表,檢測你正在承擔多少隱性成本? 👉 點擊即可免費取得完整內容: 立即下載白皮書
文/Wendy Liu|COMMEET編輯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