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 IG 滑過一則貼文,畫面是穿著水獺布偶衣少年的插畫,搭配有情緒張力的日文配音,用諧音梗或有趣時事進行日文教學?如果你看完忍不住笑出聲,那或許就是他——「小水獺學日文」的創作者,小水獺。
他從未露臉,卻靠著獨特聲線和療癒插畫角色,讓人記憶猶新,他還擅長把日文裡那些艱澀或容易混淆的小知識,變成可愛又有趣的貼文,讓大家在笑聲中學會日文,隨後開始接線上課程、講座甚至出版日文教學書籍,開啟斜槓副業人生。
而你可能想不到,這一切的起點,其實只是他想找行銷工作的起手式。
找不到創作舞台? 那就自己蓋一座吧!
小水獺在現實生活裡,是新創公司的行銷人,但在網路上,他可以盡情創作、耍北爛、試驗聲音的表情, 這樣的雙重身份,讓他能夠在副業與正職間找到平衡,也更知道什麼是他自己。
回憶小水獺的創作起點,時間線來到初入社會。大學主修日文的小水獺,私底下是重度社群使用者,對他來說,社群早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因此,當他思考職涯方向時,決定將興趣與專業結合,朝社群行銷發展。但眼看履歷上空無一物,作品集更是說不上話,他知道要進入行銷圈,還是需要累積作品,於是他靈機一動,決定用自己最熟悉的日文,打造教學帳號,同時當作實驗場,也是對面試官最有力的回答。
展開水獺人格的第二人生後 竟擁有十萬粉絲
帳號角色的靈感,來自一位愛水獺成癮的朋友,那陣子他常被對方分享的水獺影片洗版,從原本當一般貼文快速滑過,到後來真的被水獺那種天然呆萌又討人喜歡的樣子圈粉。他想,如果這麼多人光看水獺就會笑,那就讓水獺來當他的帳號代言人吧。
隨後水獺成為帳號的靈魂,雖然有點不正經,但可愛親切又有記憶點,他當初也沒想到這份作品集一做就是四年,粉絲人數也早已突破十萬,遠遠超出想像。
經營帳號不只是耐力賽 也是場自我競賽
在前份無法獲得成就感的工作中,小水獺幾乎天天熬夜更新,只為讓帳號快速成長。他還替自己設下目標:做出系列化內容、突破五萬粉絲,最重要的是不斷更新。他始終相信,只要持續總會遇到對的觀眾。
讓他印象最深的一篇爆紅貼文,是日本人道歉程度分級(從「すみません」到土下座),靈感來自他過去在日本交換期間與當地年輕人的語感交流,也正是這些在地化的語感細節,讓他的內容與眾不同,難以被複製。
沒想到有點兇的聲音 能化作超強外掛
一開始,小水獺其實沒有打算用自己的聲音,他甚至請朋友幫忙配音,想讓帳號保持角色感與距離感。但為了更完整地掌握教學內容,最後仍決定親自上場。首次錄音時,坐在身旁的媽媽立刻吐槽:「你錄音可以不要那麼兇嗎?」沒想到,這份帶點情緒張力又略帶戲劇化的聲音,卻意外成了他的招牌特色。「有人說我的聲音像聲優,也有人直接說這就是他們追蹤帳號的主因。」小水獺笑著說,隨著貼文越來越多人分享,連演算法似乎也特別眷顧,那時他也才意識到——創作內容不需要完美,而是需要保有獨特的風格。
雖然走得緩慢 但相信熱情能帶自己走更遠
當被問到是否曾想放棄,小水獺不加思索地說:「還沒,因為我很喜歡這個圈子。」 他也坦言自己是會拖延的人,像是經營 Podcast 頻道就已經講一年多了,直到來錄《職涯履行家》才是他首次真正走進錄音室。
但這又怎麼樣呢?人生不是一定要快,重要的是你願不願意持續走在自己喜歡的方向上,創作對他來說不是 KPI 而是生活的養份。
創作的媒介不只網路 轉換成實體書籍繼續發光
自媒體之路並不總是順風,難免會有踩雷經驗,曾有廠商問完報價,三週後才臨時說明天上稿,害他整個排程大亂,但在成立帳號初期,在粉絲還只有兩千時就有品牌願意合作,讓他知道自己開始被看見了。
至於出版書籍《小水獺的日文魔法筆記》,則是另個意外插曲,出版社看中他介紹漢字的創意貼文而主動邀約,原本對長篇寫作很抗拒的他,最後卻發現自己也能做到還很樂在其中。
經營自媒體不用追求完美 但你要願意繼續說下去
小水獺能擁有現在的成績並非一夜成名,而是用創意、自我對話和正面迎擊挑戰,逐步拼湊而成的副業道路,他不只從興趣裡磨練出專業能力,還找到往前的動力。
如果你也正走副業、自媒體、接案或自由工作的路上,或許能從小水獺的故事裡找到共鳴,此外也請記得在經營自媒體時,不用追求完美,只要找到自己想說的話,且願意持續說下去,就能拓展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 想和小水獺學習日文,歡迎購買《小水獺的日文魔法筆記》
⭐️ 如果你也想經營副業,歡迎至 Yourator 副業/接案專區 逛逛
💯 喜歡這集節目也歡迎到《職涯履行家》Apple Podcast 底下留言 + 5 星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