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今天,職場工作者普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焦慮。根據 PwC《2025 全球 AI 職缺動態調查報告》,受 AI 影響最大的產業,員工生產力成長達 27%,但同時也帶來職涯發展的不確定性。Microsoft 在 2023 年針對 31 國(包含台灣)31,000 名全職勞工的調查顯示,多數員工對 AI 的影響充滿擔憂。
本文整理 AI 時代最多人焦慮的 10 個職涯問題,結合 AI 與 Yourator 平台觀點,為讀者提供具體可行的因應策略。
一、AI 會不會取代我的工作?
核心觀點:AI 取代的是任務,而非工作者本身。
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AI 對不同類型工作的影響程度差異極大。重複性高、規則明確的工作確實面臨較大挑戰。然而,需要創意思考、情感連結和複雜判斷的工作,仍然是人類的專屬領域。
評估目前工作中的例行任務,選擇其中一項開始導入 AI 工具協助。記錄效率提升的具體數據,並將節省的時間投入更有價值的工作項目。
二、我該學習哪些技能才能保持競爭力?
核心觀點:技術工具與人文素養並重,才是未來人才的關鍵。
在 AI 時代,單純的技術能力或單純的軟實力都不足以應對挑戰。真正有競爭力的人才,需要具備「AI 工具應用能力」與「不可被 AI 取代的人類特質」雙重優勢。
AI 工具應用方面,建議從與自身工作最相關的工具開始學習。文字工作者可從 ChatGPT、Claude 入手;視覺設計師可探索 Midjourney、DALL-E、程式開發者則可嘗試 GitHub Copilot。重點不在於學會所有工具,而在於培養快速學習新工具的能力。
人類特質方面,批判性思考、跨領域整合、情緒智商和產業洞察力將變得更加重要。這些能力需要長期累積,無法被 AI 快速複製。
制定個人技能發展藍圖,選擇一項 AI 工具深入學習,同時持續強化自己的核心專業能力。建立「每日 30 分鐘 AI 學習」的習慣,逐步累積實戰經驗。
三、AI 會讓職場競爭更加激烈嗎?
核心觀點:競爭格局改變,人機協作能力成為新的分水嶺。
根據最新調查數據,掌握高階 AI 技能的員工,2024 年平均薪資成長 56%。這個數字背後反映的是職場競爭規則的根本改變。一個善用 AI 的員工,工作效率可能是傳統工作方式的 2-3 倍,這使得企業更傾向於建立「小而精」的團隊。
AI 創造了新的工作機會和價值創造方式。關鍵在於如何定位自己在人機協作體系中的角色,成為那個能夠整合 AI 能力與人類智慧的關鍵角色。
分析現有工作流程,找出可以導入 AI 提升效率的環節。在團隊中主動分享 AI 應用經驗,建立自己作為「AI 應用推動者」的定位。
四、AI 時代,傳統學歷還重要嗎?
核心觀點:學歷仍有其價值,但持續學習能力更為關鍵。
傳統學歷在 AI 時代仍然扮演基礎門檻的角色,特別是在某些專業領域。然而,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學習敏捷度」比既有學歷更受企業重視。
現今的學習模式已經從「一次性深造」轉變為「持續微學習」。透過線上課程平台、專業認證、實戰專案等方式,工作者可以更靈活地提升自己的能力。重要的是建立個人的學習系統,而非追求單一的學歷證明。
設定每週固定的學習時間,優先考慮能夠立即應用於工作的實用技能,並在實踐中不斷優化。
五、未來還有所謂的「穩定工作」嗎?
核心觀點:穩定的是能力組合,而非特定職位。
傳統意義上的「鐵飯碗」確實在消失,但這並不代表職涯發展失去方向。相反地,具備多元能力組合的人才,在變動的環境中反而更有韌性。
未來的職涯安全感來自於三個層面:
- 掌握 AI 難以取代的核心能力,如策略思考、創新管理
- 培養新興的 AI 相關職能,如 AI 訓練師、Prompt 工程師
- 建立「T 型」能力結構,即深厚的專業基礎加上跨領域的應用能力。
進行個人能力盤點,明確自己的核心專長與可遷移技能,確保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六、不懂程式還能在 AI 時代立足嗎?
核心觀點:AI 正在降低技術門檻,領域專業知識的價值反而提升。
No-Code 和 Low-Code 工具的普及,讓非技術背景的專業人士也能開發應用程式。更重要的是,AI 的發展需要大量懂得特定產業、理解使用者需求的領域專家。
舉例來說,一位資深業務經理可能不會寫程式,但他對客戶需求的深刻理解,配合 AI 工具的運用,可能創造出比純技術人員更有價值的解決方案。關鍵在於如何結合自身的領域知識與 AI 工具,創造獨特價值。
從解決實際工作問題出發,選擇合適的 No-Code 工具開始嘗試。重點放在如何用 AI 解決產業痛點,而非學習程式語言本身。
七、哪些產業、職位受 AI 影響最大?
核心觀點:所有產業都將轉型,差異在於速度與深度。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內容創作、客服、基礎會計等領域確實面臨較大衝擊。中度影響的產業包括設計、法律諮詢、醫療診斷等,這些領域的 AI 應用主要是輔助而非取代。影響相對較小的包括需要大量人際互動、實體操作或高階決策的工作。
重要的是,每個產業都在經歷 AI 轉型,關鍵在於找到自己在轉型過程中的定位。主動學習產業相關的 AI 應用,比被動等待變革來臨更為明智。
深入研究所屬產業的 AI 應用案例,評估對自身工作的潛在影響。強化工作中「人性化」和「專業判斷」的部分,提升不可替代性。
八、AI 會影響我的薪水嗎?
核心觀點:薪資結構重組,掌握 AI 者獲得溢價。
根據最新數據,具備高階 AI 技能的員工薪資顯著上升,但純執行性工作的薪資確實面臨下行壓力。這反映出職場價值評估標準的改變:從「完成任務」轉向「創造價值」。
因此,能夠結合 AI 工具提升團隊整體效能的人才最受青睞。重要的是要能夠量化自己透過 AI 創造的價值,並在績效評估和薪資談判中有效呈現。
建立個人的「AI 應用成果檔案」,詳細記錄使用 AI 工具帶來的效益。在履歷和面試中,用具體數據展示 AI 應用能力。
九、AI 會降低學習動力嗎?
核心觀點:正確使用 AI 能夠加速學習,而非取代學習。
AI 工具確實讓獲取資訊變得容易,但這不應成為停止深度學習的理由。相反地,AI 可以成為強大的學習輔助工具,幫助我們更快掌握新知識,有更多時間投入深度思考和創新。
關鍵在於培養正確的AI使用習慣:將 AI 作為學習的起點而非終點,保持批判性思考,並在 AI 提供的基礎上進行深化和創新。
利用 AI 制定個人化學習計畫,但保持對 AI 產出內容的批判性審視,確保真正掌握知識。
十、如何在 AI 時代保持職場存在感?
核心觀點:從任務執行者轉型為價值創造者。
AI 無法取代的是人類的創造力、同理心和領導力。在 AI 時代,職場價值的定義正在改變:從個人產出轉向團隊賦能,從效率競爭轉向創新領導。
保持存在感的關鍵,在於找到自己獨特的價值定位。這可能是成為團隊的 AI 應用推動者、跨部門協作的橋樑,或是創新思維的源泉。重要的是持續思考:在人機協作的環境中,我能創造什麼獨特價值?
識別工作中最需要人類智慧的部分並持續強化。主動承擔需要創新思維和人際協作的專案,建立個人的影響力。
主動擁抱變革,成為 AI 時代的贏家
AI 時代的到來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但這並不代表人類價值的消失。相反地,這是重新定義職場價值、開創新機會的時代。關鍵在於保持開放的心態,持續學習,並找到人機協作的最佳模式。
在 AI 時代最大的風險不是 AI 本身,而是拒絕與 AI 共同成長。現在就開始行動,讓 AI 成為你職涯發展的助力,而非阻力。
透過本文提供的策略與建議,相信每位讀者都能在 AI 時代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創造更大的職場價值。未來屬於那些能夠善用 AI、同時保持人類獨特價值的工作者。
讓我們一起迎接這個充滿挑戰與機會的新時代。
➤ 延伸閱讀:
- 會用 AI 工具薪水更高?擁有 23% 的薪資溢價!
- 跟上 AI 趨勢一篇就夠!整理 9 大 AI 趨勢、AI 應用 KOL、AI Podcast 與 AI 社群
- 不只有 ChatGPT!上班族必備六大類 AI 工具大補帖一次看!
- AI 人才必備!2025 年最熱門 5 堂 AI 線上課程推薦
註冊 Yourator 會員,給你第一手最新職場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