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I 席捲各行各業的今天,「如何用 AI 提升工作效率」是所有企業在思考的,也是職場人士都必須學會的核心能力,組織也因應趨勢,興起了新興職位「AI 長」。
然而,「AI 長」的工作內容是什麼?今天讓 USPACE AI 長 曾明賢(小海)來說自己的故事。
他是工程師出身,擁有許多豐富的產業經歷,曾經在 StreetVoice 工作 15 年,從工程師做到總經理,後來休息一段時間,現在在 Uspace 擔任 AI 長,負責營運流程優化。到底新興職位 AI 長在做什麼,他又如何協助優化流程?他將用個人職涯故事,分享自己在職場的所見所聞,以及現在當前的 AI 趨勢。

點此收聽節目
從音樂人到工程師:跨領域職涯轉換的起點
許多人進入工程師職涯是為了理想或穩定的收入,但對曾明賢而言,起點卻是「想要一台電腦」。
「我最早讀資訊科,只是因為想有一台電腦,在家裡玩三國志。」他笑說。那份單純的好奇心,讓他踏上學程式之路。
畢業後,熱愛音樂的他,並未立刻投身科技業,而是成為一名職業樂手,跑遍各地表演、編曲、替幼兒園老師寫舞曲。發現樂手的收入無法支撐個人生活,甚至走投無路到和開口和媽媽借錢,才讓他下定決心轉職,走上工程師之路。一開始先進入一間企業擔任工程師,當時的目標是靠著工作存錢、發一張屬於自己的個人專輯,回憶起那時賣出一、兩千張專輯。
因為音樂的關係認識 StreetVoice 的網友,有緣進入 StreetVoice 任職,對小海來說,那是結合個人的音樂和程式開發興趣的夢幻工作,也是他人生的轉捩點。從工程師到總經理,從技術人才到管理職,在 StreetVoice 長達 15 年的職涯,小海勇敢接下許多艱難的職位和任務,帶領團隊一起為音樂人做更多事,同時也見證了台灣許多獨立音樂優秀創作者的誕生。
談到這 15 年間難道沒有離職的念頭?小海說自己不是沒有想離開過,但是熱愛音樂的他,每每都為了音樂而選擇留下來。
從抱怨到正向思維的職場心態:「轉念」的力量
小海坦言自己早年帶著負面心態看待職場,會抱怨很多事情,也曾經被同事直指:「身為主管還在抱怨,那是你能力不足。」
為了讓自己的職場生活更好過,小海決定用轉念的力量幫助自己,重新戴上正向濾鏡看待職場,一切就變得不一樣。
「我學會一個很小但很有力量的思維:假設每個人都是善意的。」
他解釋,當你預設別人是惡意時,會陷入懷疑與防備;但如果假設對方只是忙、表達不好,整個合作關係會輕鬆許多。
大聲說正在做的事,累積職場幸運值
離開 StreetVoice 後,小海選擇休息一年,探索「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那段時間,他不斷去找尋自己的擅長、熱情、能創造收入的事情,反覆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想成為怎樣的人。
他嘗試寫文章、經營部落格、發電子報,實踐工程師都知道的「Build in Public」(在公眾中開發)的理念,不斷地告訴大家自己現在在做的事情,「當你公開分享自己的學習與思考,就在建立個人品牌。別人看見你的專業,你的機會自然會增加,增加自己的幸運值。」
「有些人覺得幸運是無法增加的,但我後來意識到幸運其實可以主動爭取。方法就是——讓別人知道你在做什麼。」
後來剛好有機會重回組織,他選擇加入 USPACE 擔任「AI 長」,協助企業內部運用 AI 做營運流程優化,幫助大家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企業導入 AI 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而是心態
在 USPACE 擔任 AI 長,小海的工作是協助各個部門改善營運流程,他形容自己像「駐點顧問」,實際進駐每個部門,觀察大家的日常工作、痛點,想方法用 AI 解決問題。由於過往職涯歷程,他能快速理解不同部門之間溝通的語言,可以快速掌握狀況。小海目前已協助客服與財務團隊改善工作效率,像是幫財務部門處理複雜報表,原本每週要花兩天時間的工作,現在十分鐘就能完成。
而他也坦言,現在企業導入 AI 最大的挑戰並不在於技術,而是在於「大家覺得自己沒有 AI 需求」。由於日常工作繁忙,若沒辦法花時間去思考工作流程的每個環節,就無法意識到目前手上的 routine 工作,其實有更快速的方法讓 AI 協助。為了提高同事的 AI 使用意識,小海會主動與同事聊天、觀察同事的日常工作,找出 AI 能幫忙的切入點,讓團隊從從瑣事中解放,投入更具創造力的工作。
職涯最重要的任務:找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小海認為走在職涯路上,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自己想做什麼、適合做什麼。所以必須花時間不斷摸索自己想成為什麼樣子。
「要持續學習、持續找出自己想要的樣子,記得這件事很重要,不然就會變成別人想要的樣子。」
因此,他鼓勵大家,不斷學習、持續思考,找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事情。
➤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