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黃梓晴
近年台灣各界創業風氣風起雲湧,除了政府單位與民間機構以外,許多大學也紛紛跳入了新創育成的領域。台大創意創業中心(簡稱台大創創)是台灣大學近年為了扶植學生創業、整合資源而打造的正式校內單位,除了主辦新創圈知名的「新創人才媒合會」之外,也營運臺大車庫,目前進駐有40多組團隊。近期台大更努力將影響對象擴及全國,首次舉辦創業競賽『NTU Challenge 台大創創挑戰賽』,吸引了高達212組團隊報名。
本次Yourator作為12/18 『2016 冬季新創媒合會』合辦單位,我們專訪了台大創創活動企劃趙敏帆。二十四歲的敏帆,畢業於台大。雖然年輕,但她從談吐、視野到執行力,都比實際年齡更加成熟。透過她的角度為我們介紹新創推廣及輔導的工作與作為創創中心的一份子所遇到的刺激與挑戰。
問:一開始是否可以請你介紹一下台大在新創育成方面的努力與進程?
台大在新創育成領域耕耘已有時日,2008年成立創創學程,今年已經邁入第九年。在2013年的時候我們發現許多學生進行的專案缺乏實體空間做後續的發展,於是便成立了台大車庫這個Coworking Space。早期創業團隊面臨的不只是硬體資源缺乏的問題,更需要資源的媒合與輔導,台大車庫進一步開始朝團隊孵化發展。而創創中心跟車庫的關係,可以想像成「將入水口儘量打開」,透過舉辦新創相關活動,希望將新創的氛圍與社群帶進校園。
問:請你用一句話形容台大創創中心/臺大車庫的文化。好的團隊文化是新創團隊成功的要素之一,台大創創的成員在新創孵化器的氛圍上做了什麼努力?
敏帆:「我覺得我們是在用新創精神陪伴新創團隊。台大創創中心從啟動到現在也只有兩年時間,我感覺從文化、組織架構以及執行上,我們都有點類似新創團隊。創創的工作團隊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每個人無論獨立作戰、團隊溝通能力都必須很高。主任(台大創創中心主任李吉仁教授)通常只跟我們確認策略性的大方向,其他的就是靠我們自己執行,有時候是摸索答案、甚至嘗試錯誤,有時候也得自己找資源、把事情做出來。」
為了確立創創中心的核心文化,敏帆表示,像是許多新創團隊一樣,他們為了找到文化面契合的人才,徵才期間也會拉長,「人對事情就會對。」面談經驗裡,她分享到,「我們一方面希望面試者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另外對於新創的認識或想像若是足夠就更好。」由於台大創創中心畢竟是以學校單位推動創業,工作人員對於「教育」的認同尤為重要,必須要對協助學生、台大車庫團隊的成長有熱情。敏帆邊開玩笑說:「我相信新創精神是改變台灣的小小種子,就算現在看不到顯著量化成效,它還是存在。可能是懷著『存好心做好事』精神的人,會進入台大創創中心。」
圖一:敏帆(前排左二)與台大創創的夥伴們,都是一群希望透過新創精神改變台灣大環境的熱血青年。
問:台大創創在做新創育成的同時,自己的運作模式也非常接近新創,想請問一下台大創創在人才招募面的哲學,想要加入台大創創需要具備什麼特質?
關於人才需具備的特質,敏帆提到,「同理心」是台大創創注重的特質之一;「我們的工作接觸最多的就是人,我覺得同理心是跟人相處互動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舉例而言,車庫的工作人員(人才)與車庫團隊相處時,能充分傾聽團隊遭遇的困難,並努力思考協助其解決問題。再來就是獨立思考與獨立作戰的能力。
進一步詢問團隊相處部分,敏帆坦言,台大車庫及民間許多育成單位一樣,在輔導新創團隊時常遭遇的問題就是:「自己沒有創業經驗,如何幫助新創團隊?」敏帆分享車庫總監說過的,關鍵在於「自己多想幫助團隊解決問題?」當自己真心想幫助新創團隊,就會努力跟著他一起學、試圖解決他的困難,或是從別的方面幫到他。以台大而言,累積的人脈網絡、車庫業師、創投資源可能還是最直接能夠解決團隊問題,然而中間如何橋接、媒介就很重要。「第一層我們能幫到的有限,但我們與團隊的日常相處、觀察與信任卻可能是最多。」
問:在台大創創中心,你有機會接觸許多新創團隊與新創育成機構等,請問令你最印象深刻的事是什麼?
敏帆回憶起剛進台大創創的時候,她懷著對新創的想像,希望能發揮影響力,進入新創圈工作。她主要的工作內容是辦理新創相關活動,包含講座、創業競賽、新創人才媒合會等等,內容是圍繞著「新創」為主旨,然而缺乏新創基礎概念的她,在進入這個圈子辦理活動時,卻常常被許多不了解卡住。「我當時沒有正職工作經驗、對新創概念了解還不深,像什麼Vertical、Lean-startup、MVP、Product Market Fit 等詞彙,一開始真的幾乎都沒聽過。」負責接洽創業團隊及貴賓,她說:「那時候發現我很難跟他們聊天,不知道要聊什麼,好像只能跟團隊說加油(笑)。」
她建議想加入新創圈的人多閱讀數位時代、Inside等科技媒體,先瞭解人家的語言。另外她也分享獨門祕訣:在邀請業師為新創團隊上課時,一同學習。她說:「我原先缺乏募資概念,旁聽課程後,才覺得自己稍微了解人家說的Stock Option Pool、Pre-money valuation及Post-money valuation是什麼。」
敏帆表示透過理解新創圈的共同語言與脈絡後,幫助她能夠與更多人交流,並且學習。她說:「當你開始聽懂他們的語言時,你會從這些厲害的人身上吸收到更多東西。」
問:在台大創創中心工作,曾遇過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如何克服?
「每個當下都覺得挑戰很多,但過了又覺得都還好。」敏帆回想,並提到心理素質可能是較大的困難。「不管是企劃實體活動的工作過程、或是適應年輕單位的文化氛圍,兩者都充滿高度變動性,要能夠跟『不確定性』共處。直到現在,有時候還是會莫名焦慮,需要自我調適。」在辦理活動的過程裡,從擬定主題、商借場地、邀請講者、宣傳報名等環節,都牽涉許多決策過程與未知的結果,活動現場更時不時會有突發狀況發生,需要快速因應。在小團隊以及扁平組織架構下,許多決定要獨立判斷、承擔,讓不確定性帶來的壓力更大。「事情總是一件一件來,有時候很趕、有時候不知道到底效果否如預期?就是在邏輯上想清楚、然後從經驗學習,面對自己的不足,建立這樣的穩定心態,比較可以面對新創圈快速變動的環境。」
問:給想加入新創圈或是新創育成機構的人一些建議?
「雖然沒有在新創團隊工作過,不過我覺得進入新創育成跟新創團隊不太一樣,接觸的產品/服務、學習的專業知識、累積的人脈實際上都不太一樣。當然,如果你是對整個新創環境、文化感興趣,其他的不是那麼確定,那這兩者都是很好的選擇。如果是新鮮人的話,我想比較重要是想清楚你加入新創圈的原因是為了什麼?然後保持好奇心,多問、多學、多觀察。」敏帆分享,自己也常被問到以後是否要創業?但現在的她並不認為自己會走這條路,「我更了解這件創業事情的可能性、跟自己的關係。目前並沒有這樣的打算,但可以盡可能地學習這裡的人、精神、和方法。」
問:請你談談十二月的台大新創媒合會,這次的活動與往屆比起來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台大創創中心特意營造的進步點又是什麼?
敏帆說道,十二月的台大新創媒合會有兩個進步點。一為台大創創在媒合會前舉辦系列講座。針對行銷、社會創新、設計及工程等主集,邀請新創公司成員與實習生分享他們的經驗,讓大家更加認識新創文化。二為這次台大車庫團隊也會以專區方式參展,透過媒合會向大家介紹車庫團隊,也讓學生有機會到這些團隊實習。
敏帆提到,媒合會涵蓋兩個面向:一是提供學生機會,與新創公司創辦人或團隊成員面對面交流,二是藉各種職位的人分享,協助社會新鮮人認識新創領域。同時實習生講座協助大家從實習生角度,了解新創實習的樂趣及挑戰。
最後,敏帆提到,台大創創希望透過各式活動推廣新創的精神與價值,媒合會與Yourator合作,共同推廣新創團隊的文化及特質,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新創領域。
【相關連結】認識台大創創工作機會 2016 冬季新創人才媒合會: 參展企業專區
圖二:2016年三月的台大創創春季新創人才媒合會現場,新創公司PicCollage CEO 上台分享新創公司的工作與挑戰。本次的冬季新創人才媒合會將更為甚大,12/18 台大綜合體育館見!
【媒合會詳情】
- 60+參展團隊,200+正職職缺數,300+實習職缺數
- 領域橫跨資訊、電商、文創、生醫、教育、媒體、旅遊等產業
- 一次認識眾多企業的理念與特色,與創業家面對面交流,尋找理想的團隊與職缺!
- 日期:2016/12/18 週日
- 時間:13:00-18:00
-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 B1
- 票價:免費入場
【Yourator新創小辭典】
Vertical 垂直領域/市場:
針對特定消費族群而提供產品與服務的市場,通常進入垂直領域都需要一些Domain Knowhow (領域知識),例:Pinkoi 經營的是專注在設計愛好族群的垂直型電商、Pamily是針對寵物愛好者的垂直型社群網路、Yourator是專注在新創人才媒合的求職網站。
延伸閱讀: 【創業家兄弟 10 月底上櫃,掌握行動、垂直電商特性今年營收再成長 36%】
Lean-startup 精實創業:
簡單來說就是創業初期用最少的資源打造產品並快速驗證市場,並從失敗中學取教訓,並隨時修正作法的創業思維,大多適用於網路新創公司。
延伸閱讀: 【《精實創業》(Lean Startup) — 失敗越快,成功越近】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小可行性產品:
精實創業的核心概念,不要一口氣打造肥大的產品,而是要在最少的資源與時間投入下下,快速開發一個能儘快了解市場需求的產品。
延伸閱讀: 【最新創業方法「MVP最小可行性產品」】
影片解說 : 【What is Minimum Viable Product (中文字幕)】
Product Market Fit 產品與市場相契合:
新創公司不斷修正產品與路線,直到達成產品價值與市場需求一致的境界
延伸閱讀: 【Product Market Fit,探尋產品與市場的完美契合】
Stock Option Pool 期權池:
新創公司融資前為未來引進人才而預留的一部分股份,用於激勵員工與降低人才流動率
延伸閱讀: 【新創公司不可以不知道:什麼是期權池?】
Pre-money 及Post-money valuation 融資前估值 vs 融資後估值:
兩種公司估值的計算方法,新創公司創辦人與投資人在募資談判的時候會出現的術語
延伸閱讀: 【創業 MBA:你的公司值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