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ator 聊天室
在細心閱讀近百份履歷後,招募顧問團隊累積不少心得,希望與所有想進入新創產業的求職者分享。Podcast 《Y社日常》第一集,由招募顧問 Byron 針對當天觀察到的履歷通病提出改善策略,以及概論新創人力資源市場的供需問題。讓我們一起用獵頭的角度,重新剖析這場職涯博覽會。
閒聊日常版請聽這⬇️,重點摘要版請繼續閱讀。
(其他播放平台:https://linktr.ee/creatingourfuture)
♦ Y社日常#01 訪談綱要 ♦
1:30 簡介履歷健檢活動
2:26 最常見的履歷通病
4:39 博覽會上的求職者樣貌
7:27 工程師職缺過多?真的嗎?
10:55 一些物化工程師的言論
12:36 想轉換產業進入新創的建議
15:35 沒有在博覽會上跟心儀的企業聊到天怎麼辦?
♦ Y社日常#01 重點節錄 ♦
最常見的履歷通病
大家不太知道怎麼去呈現自己的履歷,大部分人會拿公版履歷,沒辦法快速突出自己的亮點。
企業的 HR 都看過無數份履歷,一眼能看出有沒有使用履歷產生器,這對應徵 PM 或行銷等強調個人特質的職務較為不利。最好能做一份個性化履歷,除了強調你的用心,也比較容易被記住。例如:撰寫一份行銷履歷,在最基本的個人資料下方,就應該直接展現實際的行銷成果,羅列完成的專案,提供具體的成效數字。
Byron 也強調,無論履歷格式如何變化,都要以 STAR 原則為基準,仔細確認敘述以 Situation(情境)、Task(任務)、Action(行動)、Result(結果)的邏輯呈現,讓 HR 露出欣慰的笑容。
(複習 STAR 原則往這走:https://www.yourator.co/articles/177)
參加履歷健檢的求職者樣貌
辛勤工作的 Byron
獵頭團隊原先預期能收到有一定工作經驗,且確定目標職位的履歷,卻發現近四成是學生。針對經歷較少的學生族群,獵頭只能從科系及大致的興趣去建議他之後的求職走向,沒辦法給太多實際的方針。
另外一個現狀是,學生,尤其商管科系的學生,很容易因為不確定求職方向,就跟從大流決定做行銷,只因這是最能被看到,進入門檻相對低的一份工作。 Byron 強烈建議大家不要盲從,如果過晚才意識到自己不適合,可能就錯失了轉換崗位的良機,對整體職涯也有不好的影響。
從回饋表單看職缺分佈:行銷們,要不要考慮當工程師?
排隊中的求職者們
提到行銷,有求職者在離場的回饋表單中提到,職涯博覽會中的行銷類職缺太少。坦白來說,這就是產業內大致的職缺分佈,也側面顯示行銷類職缺長期供過於求。除非確定自己的興趣與天賦都相當適切,否則及早轉換跑道也不失一個選項。
工程師職缺過多也是往年常被回饋的問題,今年雖有改善,但仍占六成。Byron 解釋,新創產業有六七成的公司行號,都以軟體、平台等數位產品為主要服務項目,背後都需要強大的工程團隊支持。即便你自認對寫程式一竅不通,也建議學習基本的知識,拓展自己的求職範疇,如 PM(產品經理)就必須了解從產品開發,到實際銷售的全套環節,也是行銷職務一個很好的延伸方向。
想轉換產業進入新創:哪樣的人適合新創?
新創企業強調團隊文化、重視個人特質。想進入新創產業,最好確認自己有以下特質:
一、能適應快速步調
新創團隊組織小,錢得花在刀口上。新進員工得成為即戰力,快速適應團隊,加入組織的工作流程。
二、自學能力強
新創企業中,每個員工都得是跨領域的人才,無法用單一技能面對一整個專案。員工得隨時透過自學補強自己,並把學來這技能當下整合進正在進行的專案。其中,由於許多科技新知都只有英文資料,所以最好也有一定程度的英文能力,才不會阻礙資訊的接收。
Byron 也提醒求職者,撰寫投遞到新創公司的履歷,最好想辦法凸顯個人特質,例如新增一個欄位描寫個人特色,才能讓HR更好的判斷你符不符合他們的企業文化。
如果在博覽會上,沒有跟心儀的企業聊到天呢?
專業獵頭 Byron 的 LinkedIn 頁面
Byron 私房傳授各位一個小撇步,那就是可以在商業人士專用的社群網站 LinkedIn 上,與目標企業的 HR 建立 connection ,並且有禮貌的私訊對方詢問問題,大部分 HR 都會很樂意給你回覆。
(職涯履行家第一集,Disney也提過類似的撇步喔)
至於還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要怎麼完善自己的 LinkedIn 呢? Byron 表示,社團經歷也能作為經歷一部分,同樣以 STAR 原則作敘述。還有一個重點是,把自製的履歷放在最上面,顯示你有在經營這個社群,能讓 HR 更全面了解你。幸運的話,還能得到一份面試機會。
考慮進新創,那有沒有考慮來 Yourator!
Yourator 熱烈徵才中,從營運專員、銷售部門、招募顧問、到產品開發工程師,點擊加入我們的日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