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面試準備文章都說「面試前要做足功課」,但是只看應徵公司的官網、徵才頁面其實非常不夠!面試到底該怎麼準備?該怎麼做才能讓面試官感受到你真的有在面試前做功課?這邊提供 3 個方法幫助你做面試準備,讓面試官對你留下深刻印象!
再開始進入正題前,想先請大家想想:
為什麼我們要做面試準備?
這問題乍聽之下是個爛問題,但其實很多人從來都沒仔細思考過這件事,而且在做任何「準備」以前,都要好好思考「為什麼要做」,才能明確確立目標,在動手準備的時候才不會在中途失焦。
所以「為什麼我們要做面試準備?」
廢話啊!做面試準備當然是為了讓面試表現好,得到面試官青睞,拿到offer啊!
這是確實是其中一項目的,也是大部分的人聽到這個問題常見的答案,但面試準備其實還可以幫你達成另一項目的。
你做面試準備想達成什麼目的?
有心想做面試準備的求職者不外乎希望:
- 可以提高面試後得到 offer 的機會:這不用解釋吧!這麼辛苦的找工作,當然是希望能拿到 offer 啊!
- 降低進到「不符合期望」的公司的機會:其實面試不只是公司想要看看求職者適不適合公司職缺,也是求職者深入了解這間公司適不適合自己的機會。
所以怎樣可以做好面試準備,幫助你達到上述那兩個目的?
這篇文章提到的 3 個面試準備方法其實都跟一件事有關:
做好產業研究。
(圖一)事前做好面試準備,除了幫助你提高拿到 offer 的機會,也為深入了解應徵企業做好功課。
「產業研究」如何幫助我準備面試?
很多人會想:
我又不是產業內的人,產業研究做再多也不會比面試官更懂啊!這樣不是班門弄斧嗎?
請注意,做產業研究是要幫助你達成上述那兩個面試準備目的。
而且,你「不是產業內的人」,當初面試官看履歷應該就能略知一二了,而你的履歷依然通過篩選得到了面試機會,代表你做的產業研究「有沒有用」不是要跟產業內的人比,而是和其他面試者,甚至是和在做產業面試前的自己比:
- 究竟我有沒有觀察到其他面試者看不到的產業現象?
- 究竟我有沒有比做面試準備前的自己還要更了解這個產業、這間公司、這個職位?
做好產業研究,能夠幫助自己更了解產業,在面試時,向面試官解釋自己的求職動機與能力時更能切入重點!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做好」面試準備?做面試準備的衡量指標
要怎麼知道自己已經「做好」面試準備了?這邊給大家簡單的衡量指標,做完產業研究後,你應該要能夠回答以下問題:
- 上游的公司有誰,產出什麼價值?
- 自己應徵的公司以及競爭對手們有哪些、產出什麼價值給下游?
- 下游公司有哪些、最終產出什麼產品/服務給消費者?
當你的面試準備做的夠仔細,你會開始了解:
- 這個產業的用語是什麼:此時請嘗試使用「這個產業的用語」去準備面試,這是說服面試官你面試前有花時間準備、有好好做功課的利器。
- 產業大方向上的運作:面試時就可以從自己的特質出發,解釋「求職動機」、「能替公司貢獻什麼」,當你的動機夠強、能力符合期望,不錄取你要錄取誰呢?
- 產業現況:做產業研究的過程中,看得公司多了,就能漸漸釐清自己適合什麼風格的公司、什麼風格的職缺, 也降低「進入後才發現這個職位不適合自己,短時間就離職」的可能!
在了解上述面試準備目標以及產業研究的功用後,接下來就能開始準備面試(執行產業研究)啦!
(圖二)查資料也是有方法的!這篇文章就是要教大家要用什麼途徑找到自己能在面試派上用場的產業資訊。(Photo by John Schnobrich on Unsplash)
透過這 3 種方法了解產業,做好面試準備!
終於進入正題,你該怎麼做面試準備(執行產業研究):
- 搜尋大法:上人力銀行、求職網站搜尋
- 出動人脈大法:問親朋好友、參加講座、到求職社群找人問
- 親自出馬大法:直接投履歷、去面試
一、搜尋大法:上人力銀行、求職網站搜尋
善用人力銀行、求職網站蒐集所有你需要的資訊!
不要只看應徵公司的徵才頁面,而是動手「搜尋」,舉個例子:
如果想找「數位行銷」工作,可以直接在人力銀行搜尋「數位 行銷」,在搜尋結果中就會看到:產品端公司、廣告公司、媒體採買、媒體代理商......等整個數位行銷產業中的各種類型的公司。
接著,你需要做的事就是從產業、公司、部門,一路到職缺,把這些資訊串起來,自己想辦法拼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也就是想辦法回答前面上游公司、下游公司這些問題。
在人力銀行或求職網站的搜尋出來的公司分類多少就會傳達這間公司的業務內容,看不懂的話就再去搜尋,一直到搞懂所有「你看不懂的產業字詞」,此時你對於這個產業一定會有一定的認知。
例如,你看到公司介紹寫到「 RTB 」,你不知道這是什麼,就上網查;看到職缺名稱寫「 FAE 」,不知道是什麼,也可以上網查,都會找得到資料。
了解以後,就可以開始思考:
這間公司在整個數位廣告產業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在搜尋「 RTB 」的時候,也很有可能看到「 DSP、SSP、DMP 」,這些名詞代表什麼?這是不是你在人力銀行上搜尋「數位 行銷」的時候,搜尋結果頁上那些公司的業務?
【面試準備小撇步】
可以利用人力銀行或求職網站裡的「同公司其他職缺」區塊,看看這間企業除了招募你想應徵的職缺之外,還招募了哪些其他職缺? 可以從中觀察出這間公司目前的狀況、短期未來的方向。
二、出動人脈大法:問親朋好友、參加講座、到求職社群找人問
我自己的作法是,在執行過「搜尋大法」後,就可以開始詢問身邊已在該產業工作的朋友,來確認我解讀的「產業鏈」角度和實際狀況是否相符?
有些人可能會問:
我身邊剛好沒有人在我想去的產業怎麼辦?或是我想轉職,只認識原先產業的人啊!跨產業的人脈要去哪裡找?
那就再跟大家說 3 種找職場人脈的方法:
- 請朋友轉介紹:自己沒有認識的,那問問朋友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都是可行的做法。
- 參加講座:不幸是邊緣人的話,也可以去參加產業相關講座,尤其是新創網路業,從工程師、數位行銷到設計師都成立非常多社群,常常每個月都會舉辦講座,這就是認識產業和連結產業人脈的好機會!
- 到求職社群找人問:現在有很多幫助求職者連結產業工作者的工具,例如目前泛用性最高的 LinkedIn ,求職者可以到在這些求職社群裡找到相關領域的工作者,甚至是企業人資,相信有禮貌地詢問,大家都是很樂意解答的。
(圖三)到各種產業講座、聚會中,連結自己的產業人脈吧!( Photo by Kelsey Chance on Unsplash )
三、親自出馬大法:直接投履歷、去面試
最後,我會試著先投在我的「求職願望清單」上,排名比較後面的「該產業職缺」,其實就是自己興趣比較低的職缺,面試搞砸了也不會痛哭一整個月的職缺,身歷其境去了解產業現況、並確認自己腦中的串成的「產業鏈」是否真實。
這麼做有 2 個主要目的:
- 練習面試技巧:在網路上看再多面試技巧的文章,沒有實際去面對面試官都是白搭,讓自己習慣面試的臨場感,人往往在實際練習的過程中能成長最快。
- 透過面試了解產業:在面試的過程中觀察這個產業的面試官問了什麼問題?在意哪些事情?這些都能幫助你更深入了解產業現況,並確認自己腦中的串成的「產業鏈」是否真實,最好事後將問題記錄下來,另外,要把握面試中求職者的「提問」機會,選幾個你在產業研究中怎樣都無法了解的問題,大膽地問出口,你此時可以得到的產業情報可是網路上查不到的!
做好上面這麼多面試前準備,除了希望讓面試官留下深刻印象,對自己有更多信任感,相信自己能勝任這個職位,更多的是確保這間公司的「公司文化」(包含工作環境、氛圍)、這個職位的「工作內容」以及對自己職涯「工作累積到的能力」都符合自己的期望。
求職的天秤並不總是向著企業倒的,在過了「公司挑我」(履歷篩選)這個關卡後,求職者也要學著「挑一間適合自己的公司」,不要進去了以後才發現自己不喜歡,又要掙扎到底要不要離職,其實對自己的職涯也是一種傷害。
【其他面試相關文章】
- 常見面試問題:可以自我介紹嗎?這樣答,提高錄取機會!
- 我該轉職嗎?轉職面試該怎麼準備? honestbee 台灣 Food GM 轉職面試技巧分享
- 必修面試問題集(上):自我介紹、負面經驗問題怎麼答面試答題重點和範例總整理
- 必修面試問題集(下): 4 大面試問題整理,你的期望薪水?為什麼我們該錄取你?
---
【 履歷相關文章 】